为激活学术探讨氛围,深化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协作,并拓展研究生的学术眼界,长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4年3月21日,在长春大学综合楼A401智慧教室举办了第一期“博材讲堂”的学术活动。本次报告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制与性能分析实验室”组织,特邀吉林师范大学知名学者王奉友教授,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硅基及钙钛矿基太阳电池关键功能材料及界面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丽丽教授主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王奉友教授深刻剖析了太阳能电池的当前发展状态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走向。他明确指出,硅基和钙钛矿基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领域的两大新星,尽管潜力巨大,但仍面临着成本高昂、稳定性不足以及效率有待提升等多重挑战。随后,王教授详尽地展示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其课题组在硅基太阳能电池结构升级、性能优化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界面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最后,王教授还热情地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其所在的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其团队成员,并诚挚地邀请大家前往参观交流。
报告期间,王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学生们的疑惑,使与会师生获益匪浅。此次学术报告会不仅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我校材料学科师生在科研道路上提供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此次“博材讲堂”的成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我院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些学术探索与实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我们深知,学术的道路永无止境,每一次的交流和分享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衷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活动,为我校师生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合作机会,以便我们能够在相互启迪中不断进步,共同为学术事业贡献力量。

王奉友,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师学者优秀人才。从事硅基太阳电池及钙钛矿太阳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及界面电荷行为研究,创新开发无掺杂硅纳米线异质结太阳电池技术,两次刷新该类器件的效率记录。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项目4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3项;在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Adv. Sci.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